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威尼斯欢乐娱人棋牌官网:能源设备行业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14点击次数: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要合理调配和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和创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决定的因素是人才,关键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支撑和动力的高等学校,必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真正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之路,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培养大批接受过良好工程教育,具有坚实基本工程素养和卓越创新能力的未来工程师,是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教育改革必须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材料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学科范围广、技术密集、应用性强的学科,其理论构想、创意、验证和研究都必须依赖实践来完成,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其有形化、物质化。实验教学在材料专业教育中占据着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是培养材料领域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具有其他任何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仅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更要受到严谨的科学作风训练,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科学实验产生科技发展突破性成果的一个个实例中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激情,形成创新人才所必须具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目前的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将本科教学和科研分开,本科实验教学自成一体,有专门的实验室,专门的实验人员负责指导学生实验,而科研资源是博导、硕导带着研究生在科研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本科教学实验项目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而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年代,这一本科实验教学模式显然与时代的发展不符,与培养创新性材料人才的目标相差甚远。以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本科教学实验为例,本科教学实验室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该体系传授材料学科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但对于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实践能力则力不从心。而学科所拥有的国家工业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不承担一个本科实验教学项目,在创新性材料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不足。因此,我们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的材料学科教学和科研实验资源重新配置,最大限度的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期望能更好地服务于本科教学,提高材料类本科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拓宽了科研和社会服务资源,为高校实验平台资源建设和管理模式改革进行探讨。

  我们的实验室改革围绕如何科学配置实验资源和功能,最大限度的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更好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材料学院实验资源现状分析。截至200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科实验室完成了初级建设阶段,拥有了较为完整的学科教学实验体系和实验基础条件,实验设备总值达到了950余万元,但是没有一台单价5万元以上的设备,承担着材料学科三个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任务由实验中心的专职实验员准备、指导完成。而以国家工业陶瓷工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科研平台科研仪器设备资源总值达到了1800余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设备50余台件,承担研究生培养和教师的科研任务。但科研平台在运行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管理人员不足、设备开发利用不够、教学科研资源分离,导致资源设备的利用效益偏低,大型设备的人才培养功能得不到利用,设备的领用、管理、使用、服务机制不够健全。这种状况使大型设备的人才培养功能得不到利用,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不得保障。随着学校建设教学科研型大学目标的提出,学校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材料学院也明确提出以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如何做好实验资源的优化配置、精细管理和充分共享,推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建设。课题组通过调研相应高校材料学科实验室建设的情况,研究分析我校材料学科实验教学及科研方向等,针对实际找出实验资源配置、共享、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制定调整改进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根据学科特点和仪器设备类型重新划分实验室,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确定实验室的教学功能,充分整合学科资源建设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打破教学科研资源壁垒,实施学科实验资源共享,以中心为依托统一构建学科教学科研实验平台。不再将实验室明确分为本科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将原来的本科教学实验室和各类研究中心(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工程陶瓷制备技术国家地方共建工程中心、先进陶瓷材料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晶体材料研究所、表面工程研究所、皇冠新材料研究所、鲲鹏精细陶瓷材料研究所、15个校企共建工程技术中心等)有机整合为材料学科教学科研共享资源平台,平台管理人员实行专兼结合,实验室专职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管理、维护和维修工作,兼职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的指导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实验中心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实行专人专管,将中心拥有的29台大精贵仪器设备按照功能分为15个机组,每个机组聘用2名以上的管理人员,实行机组负责制,每个机组必须利用大精贵仪器开设3项以上本科实验项目。材料学科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实行时间和仪器设备全方位开放。大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平台信息网站进行实验仪器设备使用预约、实验时间预约。实验时间上的开放,可以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安排实验,有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设备自由开放,学生在实验室预约登记后就可以随时去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室会有专门的实验教师安排指导。

  3.开展创业,创新训练、竞赛,与教学实验互相补充。材料学科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除具备进行大学生实验教学功能外,还建设成为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的平台。利用平台优质资源开展各层次的材料实验技能大赛、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开展部级、校级科技创新项目,与实验教学互相补充,弥补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模式上的局限和不足,形成完整的实践创新体系,这是提高当代大学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

  4.充实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聘任高水平的理论课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充实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实验教学队伍水平和素质。目前平台已经聘请了28名专任教师为兼职实验指导教师。中心实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动态流入机制,提高了实验指导人员的数量和水平。实行“科研导师”制,为每个本科生配备科研导师,引导本科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以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研究活动和开放实验室项目为纽带,加强课外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延伸到学科的科研基地,逐渐使课外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5.规范过程管理,完善监控体系。实验资源平台建立以后,运行和管理由实验中心统一组织和协调,学科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实验教学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建立完善各项平台运行过程管理制度、平台开放制度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实行实验室房间责任人制和大精贵仪器设备机组负责制,实验室责任人和大型机组每年年底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大学生服务的实验项目数、实验教学质量、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数、参与学生人数和大学生获奖情况等方面,考核合格的实验室和机组续聘,不合格的解除聘用。

  6.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实践效果。实验教学打破本科生实验单一的演示实验方式,组织各种形式的兴趣科技小组,配备大型精贵设备机组责任人为指导教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提高样品处理、仪器操作、结果分析等实验技能。平台“以研究引领教学,以研究促进创新,教学和研究相互交融”,大量科研项目整合提炼为研究创新实验内容,通过课程实验、创新活动、技能大赛等多样的实验教学方式锻炼学生。把科研活动、工程实践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每年中心大型设备使用培训相关实验项目和学生创新活动课题达30多项,受益学生170余人。如培训学生对化学气相渗透炉、多功能高温烧结炉、计算机控制流变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精贵设备操作熟练,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生在毕业时受到企事业单位技术开发部门、质量控制检测部门的欢迎。利用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资源,近三年毕业生论文有7篇获得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42篇获得学校优秀论文;17名同学在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比赛中获奖;本科生正式发表学术论文22篇;在“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项目中,本科生承担完成285项;材料学院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

  [1]刘英,李佳,徐兆军,等.工程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实践[J].化工高校教育,2011,118(2):25-27.

  [2]程清蓉.改革设备管理模式,建立共享技术平台[J].大学教育,2013,(2):42-43.

  [3]欧阳津,申秀民,赵云岭,等.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8,(2):79-80.

  [4]许志刚,刘智敏,字富庭.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9):20-21.

  [5]顾文豪,齐元胜,赵世英.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学科竞赛平台的辩证发展关系[J].大学教育,2013,(2):19-20.

  各校要高度重视备课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备课。加强“自主编写教案”的规范性管理,严格按照表格式教案簿(纸)备课格式要求撰写,每一位教师做到课课有一份完整自备教案,学校注意收集教师编写的优秀教案。加强“教学过程的撰写”的实效性管理,鼓励教师结合“优质教学资源”实行“二次备课”,做到“三个”结合,即优质教学资源与本班生源质量相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与自身教学风格相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与加工、改造、提升相结合,坚决杜绝抄袭他人教案现象。加强“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充分体现“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实效性、过程性”的习题设计原则,并在教案中体现作业设计内容。加强“教学反思的撰写”研究,备注栏(教学随笔)侧重撰写教学设计意图,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栏侧重撰写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探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侧重于“传授”,“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侧重于“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侧重于“体验”。加强“集体备课”有效性研讨,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作用,在自主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磨课),并把各类型教研活动的集体备课优秀教案以学期为单位汇编成册。备课可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证明: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也是突出强师要有合作精神的一种表现。

  加强对教材内容、编排意图的解读,尤其是对新一轮《课程标准》的解读,准确把握与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妥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流程(各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加强直观教学研究,提高教具、学具的利用率,适当增加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加强板书设计的研讨,提高板书“启发与引导、再现与回忆”功能。加强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重视错误资源的利用,不断在对比教学中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加强练习训练的研究,练习题训练应体现层次性、过程性、多样性、挑战性原则。加强“探索知识过程”的教学研究,加大自主与合作探索知识过程的空间,加大思维、语言及实践操作训练力度。加强低年级组织教学管理,多运用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培养课前预习、敢提(答)问题、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加强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的研究。加强“课改理念”研究,注意渗透“县级管理课题”或“校级管理课题”理念,重视自主预习策略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向社会用户开放共享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教技厅〔2015〕4号)的决策部署,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的重要手段。

  一般本科和高职院校,往往是以建设应用性大学为办学目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各类实验室,而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普遍不高。提高院校实验中心的对外服务水平,关系到我国创新转型的重大国家战略,保障大众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的研发有便捷的实验室资源,但需要整合已有的资源,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高校实验室人员对外服务的积极性。所以,改革是一般高校实验中心服务转型的必由之路。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下称宁波理工)是国内最具实力的独立学院,办学十多年来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上均取得了快速发展。拥有配套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学与实验楼群,投入1.9亿元建成8个实验中心,各类高标准实验室55个,部分仪器设备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准。目前在各个实验室已经建立起一支技术力量较强,专业、职称、年龄、学历等结构合理的实验人才专职队伍,积累了一定的科研测试和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和经验。但在实验中心服务转型的过程中,怎样理顺实验中心与学校和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怎样理顺社会需求与学校自身科研压力之间的矛盾,怎样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与运营机制,面临与其他一般高校相同的问题。

  高校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同时还可以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各类服务收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政府要求高校开放实验室资源的指导思路下,宁波理工梳理了已有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情况,通过建立校级实验中心等方式,理顺运行管理模式,完善激励和评价机制,建立学校实体公共服务平台对科研仪器设备进行集中预约管理,探索联合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研设施及仪器设备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宁波市政府“科技创新券”等优惠政策,调动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开放和共享的积极性,切实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对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特别是单台(套)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均纳入开放共享范围,提供开放共享服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实验中心对学校现有在各二级学院的分析测试与实验室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建立有偿使用服务机制,为科研测试项目提供服务;并积极申报相关分析检测资质,为开展分析测试等市场提供基本工作条件;同时积极开拓与承揽分析测试与检测加工服务项目,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后,建立和完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科研测试与工程试验检测平台,并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和服务平台,对科研仪器设备进行集中预约管理,实现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的有机衔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对高校开放实验室资源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但是社会是否需要高校开放实验室资源?或者是否希望不同的开放模式?高校对外开放实验室资源后,怎样为社会和企业服务中实现盈利,在尽量减少国家补贴的背景下实现了自我盈利才是高校、企业和政府多方共赢的选择。

  通过对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市场情况、现有的人力和设备资源等方面分析,宁波理工实验中心的市场前景有一定的基础。以土木工程实验分中心和生化工程实验中心为例,国家“十三五”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宁波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其已列入到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中,是宁波市“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宁波市在“十三五”期间,在土建工程领域,将要进行大量的土木工程建设及改造,如宁波轨道交通与城际铁路建设、“三江”高架建设、道路桥梁与城市基础工程建设、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扩建、海洋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工程等。在生化领域,宁波成立了宁波生物产业园,包括宁波生命健康科技城和宁波生物产业基地。其中,宁波生命健康科技城(研发总部),总占地面积280亩,宁波生物产业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3535亩,引进了体外诊断、生物技术药物、创新药物、研发试剂、新型疫苗、医疗器械、现代生物制造相关企业约600家,产值近10亿元。该领域中绝大多数中小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并没有配备专业的研发实验室,对分析、检测的需求是刚性需求。而开放各级实验中心资源,可以大幅度的满足这些市场的客观需求,为本地企业节省大量的科研成本。

  组织结构与运营 传统的高校实验中心组织架构采用实验中心主任为首,下设多个科技研发团队的简单模式。绝大多数实验室人员为国家事业编制,少部分人员为企业编制。这种编制可以满足高校实验中心的传统职能,即主要满足本校学生教学和教师团队进行科学研究的简单需求。而实验中心一旦同时开展对外服务后,服务对象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但需要有条不紊的完成校内工作,还需要直接面向社会、企业、个人、创业创新团队的不同分析测试需求,甚至还需要担负起指导或辅导创业创新团队进行科研探索的任务,原有的组织架构和运营必须进行较大的改变,因为这不但涉及到实验中心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也涉及每个人的责任、义务和利益激励问题,成为了高校实验中心服务转型过程中的改革重心。

  宁波理工为了把学校对外服务做到实处,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做了大量调研基础上,为加强和规范实验中心对外服务的运营管理,保障实验中心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将实验中心对外服务部分纳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管理和经营。实验中心实行两级组织结构,下设不同的实验分中心,包括土木建筑工程实验分中心、生物与化学工程实验分中心、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分中心和机电与能源工程实验分中心等。

  实验中心设主任1人和副主任若干人,中心主任、副主任及其他相应的高管人员组成测试中心运营管理班子。为了发展壮大对外服务业务并消除实验人员顾虑,学校提出三年过渡期来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保护。实验中心的管理和业务专职人员由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聘用和管理。三年过渡期的实验分中心的专职人员由测试中心和测试分中心共同管理,过渡期满后由测试中心直接管理。由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完成了实验技术岗位分类和绩效工资核定办法。学校事业编制的专职人员按照学校制定的相关配套人事政策进行分类管理,外聘专职人员依照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实验中心负责仪器设备有偿使用服务的组织实施工作,建立公共科研测试与工程试验检测平台,为校内外提供有偿分析测试与检测服务,负责仪器设备有偿服务收费标准的审核及相关业务的财务管理。实验中心按市场化进行管理运作,对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资源实行有偿收费服务,对资质、财务、专职人员统一运营和管理,分析测试分中心在仪器设备、业务人员和服务项目上相对独立运行。并对外申报和维护分析测试中心资质,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个人资质进行统一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第一,分析检测资质问题。要实现学校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的市场化运转,就需要以二级学院为依托的各实验中心具有相应的计量认证和专项试验资质,在现有条件下,这对于非独立法人机构的各实验中心是难以办到的。而成立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范围涉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测试与风险评估,质检技术服务,工程测量勘察,环境保护监测,新材料、节能试验与评估,能源清洁利用与节能技术,机电与能源专业的试验检测及加工服务,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试验检测,生物与化学工程专业的试验检测等,这为申报计量认证和专项检测资质奠定了基础。

  通过创新管理运作模式,经学校授权,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利用学校实验中心下属实验室资源开展有偿使用服务工作,建立科研测试与试验检测等有偿服务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申报相关资质,并进行统一运营和管理维护。这样既能加强和规范学校实验仪器设备的分析测试和加工服务工作,促进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和使用率,提升科研测试和试验检测能力与水平;又能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的场地、设备、人员等资源优势,并逐渐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宁波地区成立较早的宁波工程学院建工试验室在市场化服务中同样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和效益,说明为加强对外社会服务而建立新型组织架构与运营机制的实验中心既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有关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政策形势所迫,又是学校开源节流、逐步使实验室的对外服务工作走向市场化的必由之路。

  进入实验中心(分中心)的科研实验教师,均为事业编制人员,不符合申报资质的人员条件。分析测试中心需要另行招聘企业编制的、各专业各级职称的试验技术人员,需不少的用工成本。申报相关资质,对于设备的归属有明确要求。目前所有的设备归属于学校资产,所以设备的资产问题需要进行技术层面的探讨和操作,需要学校协调关系和建立对应的公司设备管理台账。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对外服务,政府也应该理解高校实验室资源有别于其他企业机构性质的实验室资源,建立新的适用于高校的资质认证途径。

  第二,行业壁垒。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行业检测机构,这些检测单位针对本行业的检测仪器非常全,项目认证都有针对性。行业检测基本都是标准检测,而有些单位的标准检测只认可行业内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大专院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非标准检测方面,但非标检测项目分散,项目认证非常困难,而且没有规模性,检测成本高。

  第三,计量认证。因为计量认证法规定每类产品检测都需计量认证,而学校面对的客户千变万化,需要非常多的计量认证项目,计量认证费用大,不利于对外分析测试服务工作的开展。这需要学校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

  第四,仪器陈旧。由于分析测试科技进步得非常快,建校初投入购买的有些仪器面对现在的检测市场已显得没有优势。这些分析仪器即将进入淘汰换代和问题不断阶段。这可以采取和企业共建实验室,通过政府部门支持增加新型仪器设备,引入社会资本的投入购买和运营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

  对于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实验中心资源,从原来提供教学和少量科研的服务向对外提供地方产业服务转型,遇到的难题是较多的,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宁波理工在进行实验中心对外服务转型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也深刻的理解了只有不断的改革,才可以维持实验中心的稳定运行,才可以真正落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等精神,为地方产业的转型,为大学教育创新创业贡献智慧。

  [1]樊红日,张立颖,李健.关于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2( 23).

  [2]丁颖,王立.注重文科实验室建设,促进人文社科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03).

  [3]张春荣.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功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06).

  [4]鲁成伟,施宙.强化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资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9).

  [5]王志强,姜旭东,周健生,秦凤志.高校大型实验室基础建设管理工作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1).

  [6]韩霞,韩润萍,刘勇.开放实验室是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有效途径[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7]刘桂艳,张喜刚.高校实验室危险仪器设备安全管理规范化研究[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

  [8]王杰,刘晓鸿.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与对策研究[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从远古时代以来,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而今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电也已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因为有了电,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欢乐。

  摩天大楼高耸入云,雄伟壮观,强风中坚定不移,坚实的基础则是默默无闻的功臣。通信系统的安全优质运转,无处不在的通信电源则是坚实的基础和根本保障。

  在通信枢纽大楼里,在卫星地面站、光缆、微波中继站、国际海光缆登陆站……所有需要安装电器设施和通信设备的地方,都需要首先建设好电源和通信电源。众多电源设备能在不同类型外电环境中经不同组合生产出a、b和c不同级别的多种电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做到稳定、安全和可靠。

  a)1995年4月1日,广东汕头金砂邮电大楼电气特大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497.9万元;

  b)1995年11月26日,贵州毕节地区邮电局通信大楼电气特大火灾,直接经济损失901万元,中断通信50h,间接经济损失335万元;

  c)2002年2月27日0时35分,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通信楼无人值守市话传输机房失火能源设备,造成海府局的市话出入局中继大面积闭塞,出入局呼叫、数据通信、小灵通网络、部分金融系统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造成6500个接入网用户通信中断,52个中国移动通信机站的通信受阻。其政治影响甚大。

  若要恢复原有的通信能力,投入资金是损失资金的若干倍,投入的力量也将很大。

  通信电源的质量与实用安全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通信设施和人身安全,轻则影响通话质量,中断通信;重则毁坏机楼,酿成重大事故。a、b和c事故及以前的几个重大火灾,迫使邮电系统下大力气连续几年进行全行业的安全大检查。近年来暴露出的安全隐患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扭转极不安全的被动局面。中国电信集团会经常性地进行安全大检查,扎扎实实地把安全生产抓好。

  高、低压配电设备;发电设备包括柴油、汽油发电机,风能、太阳能和燃汽轮发电机;交直流变换设备包括ac/ac、ac/dc、dc/dc、dc/ac、ups和蓄电池设备等。

  在通信枢纽大楼、卫星地面站、光缆、微波中继站、国际海光缆登陆站、交换机楼和模块局等众多的不同供电环境(条件)中,不同需求的魔方组合,神奇而多样化。一个关键问题是要严格贯彻通信电源的相关技术标准,遵循科学规律,做好设计、建设和维护工作。

  通信电源的专业维护需要动力机械学、化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3)消耗能源巨大,设备资源丰富,需要精心管理通信生产用电和确保通信机房环境温度等用电,所消耗的电能源是巨大的。而且通信电源设备的种类多、数量多,通信电源、空调设备资产大约占总资产的3%~5%,在一个拥有4000多亿元人民币资产的强大通信企业——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通信电源、空调设备的资产约占200亿元人民币,因此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意义重大。

  电源专业工作常处于高电压、大电流、使用易燃油类和防雷保护等特殊环境,对安全生产、通信防护和消除火灾等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5)通信电源专业维护体制亟待与通信维护体制改革同步

  对于中国电信集团,该专业共有近万名员工,工作面广,维护设备多。目前的维护操作方法与传统方式变化不大,减员只是在人员看守设备方面有一定的潜力,而且必须达到通信电源设备自动化、监控手段完善化,只有安全防护达到无人值守条件时,才能实现无人值守。实际设备的检测需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员才有实效。过去,通信能力飞速发展,而电源维护人员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这是生产效率提高的具体体现。

  ·生产安全险象环生。近年来供电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并威胁到通信安全。例如,根据已了解到的电源设备事故分析,蓄电池事故占70%,高压切换事故占20%,高频开关电源事故占10%(强排风,灰尘侵入设备);全通信专业对通信电源的使用也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众多的火灾事件也都与电源或其使用有很多关联。

  ·技术管理需有效加强。缺乏对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研究和有效的对策,对事故的分析,特别是通信电源的应用安全、通信机房环境、蓄电池的容量和放电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其维护方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监控系统的技术规范。

  ·亟待提高企业化管理。对企业体制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没有适应新的电源维护响应模式,没有企业化管理的应对策略。例如:全方位服务问题,电源维护成本分摊问题,高质量的通信电源应用技术支持问题等。

  要加强运行管理,减少通信事故,预防、杜绝恶性事故发生;对于庞大的设备资产,要科学使用,优化组合;在抓节能降耗方面,电源专业有着很大责任,需加强管理;要抓好通信电源、机房专用空调和环境监控系统的完善研究推广应用,抓好通信电源的维护规程、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要进行电源专业维护体制改革的研究与推广;要对新的先进供电技术与设备进行应用验证研究,防止盲目性;在知名度极高的通信企业,要培养及配备有一定水平的通信电源管理专家,中国电信集团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通信电源技术维护中心及维护队伍。

  在通信企业的集团公司总部和省级电信公司的运维部门设通信电源(空调)专业管理岗位,选用热爱通信电源专业并具有相当专业技术知识,对通信专业有一定的维护或管理经验,具有管理才能的技术骨干,负责通信电源(空调)专业的管理。主要抓以下工作:

  ·集团运维部侧重抓通信电源(空调)专业的运行维护技术管理,负责编制通信电源(空调)专业维护规程。技术规范。安全操作及规章制度,负责指导全通信部门安全管电和安全用电的具体实施工作。

  ·省运维部门侧重对本企业通信电源(空调)专业的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做到科学使用。优化组合;在抓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安全用电等方面,省运维部分负有责任。

  ·参与通信电源重大工程的技术选型及重大工程质量验收;电源设备选型应从5个方面考虑:电气性能符合规范要求;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厂家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价格合理。而这些方面需要在采购设备中完整体现,宏观地选型无法确定5个因素。应重视待选设备的应用历史及表现。

  ·负责对新的先进供电技术与设备进行验证、研究与推广。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其新设备也不断推出,要积极地学习了解,严肃认真地进行实用研究,集团和省电信公司要严格把关。

  ·参加相关技术交流活动。这是虚心学习和展现中国电信维护管理水平和维护技术水平的极好机会。应积极参加国家相关标准的制定研究工作,参与国际相关方面的研讨事宜。

  ·在直接担负通信设备运行及维护的省会局和地、市局,要有专人抓通信电源、空调设备的具体维护工作,各维护部门应有专门的通信电源、空调设备的维护专业队伍(电源维护中心),培养和配备相关设备维护专家,抓好通信电源、机房专用空调及机房环境的集中监控系统的维护和完善工作,抓好对发电机组、整流设备、蓄电池和专用空调等设备的运行及例行检测。

  只有从管理到维护都高度重视,做到组织落实、生产落实,才能实现通信电源、空调设备的安全生产。下多大的功夫,才会有多大的收获。具有远见卓识的通信企业领导,一定会重视井支持抓好通信电源、空调设备的安全生产。只要上下一条心,团结一股劲,共同抓好通信电源、空调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就一定会谱写出大型通信企业安全生产的辉煌新篇章。

  近日,茂名农业局召开了广东(茂名)首届现代农业博览会筹备工作会议。记者从会议了解到,由茂名市政府和广东省农业厅联合主办的首届广东(茂名)现代农业博览会将于今年12月25日至28日在茂名市文化广场召开。

  为充分展示茂名市农业发展成果,广东省农业厅和茂名市政府决定联合主办广东(茂名)首届现代农业博览会。通过举办博览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推动茂名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

  为推进农博会各项工作的开展,茂名市政府已成立了广东(茂名)首届现代农业博览会组委会。展出内容将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获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获国际认证的出口农产品;本地特色的名优新农产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成果等。重点将放在优质农产品和相关产品的洽谈贸易、农业高新科技项目的交流合作、现他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上,新上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品牌产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东莞模具业又将增加一个“服务器”。日前,东莞市科技局、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局组织专家,在长安镇进行一次专家论证会,论证对象是“东莞市新型材料注射成型模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最终通过了可行性论证。专家组表示,研发中心将为注射成型模具技术创新搭建高起点平台,对提高注射成型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行业水平、推动行业技术进步起很大作用。

  依据规划,研发中心由新产品设计室、新材料技术研究室、产品及技术标准编制研究室等7大研究室构成。成立后,将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负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其装备的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改进、立项研究开发等工作。

  研发中心还将向国内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或科技成果有偿转让,带动行业和产业发展,并计划从今年到2012年,完成纳米金属镀膜材料、抗氧化防爆镁合金材料等10多个项目的验证验收工作,力争在3年内建设成为部级工程中心;在4至5年内,在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新型材料及其成型工艺与装备技术、不导电真空镀膜工艺及装备技术领域内的研究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7月29日,广州市在全国率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广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08―2020),预计在2020年,广州将把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从目前的1%提高至15%,新能源产业总产值预计可达4000亿元。广州市也将建设成为“新能源城市”。

  广州市经贸委副主任叶佑新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费也迅速增长,2008年达到了5193.27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已经成为制约广州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广州市的能源结构大部分是传统石化能源,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仅占1%。